兰州市紧扣“三个关键点”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质增效 | |||
| |||
今年以来,兰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政府关于法治宣传各项工作要求,紧扣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厚植法治文化基因、深化基层依法治理“三个关键点”,健全制度机制,细化工作措施,纵深推进“八五”普法规划,为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筑牢法治基石。 实施“五大工程” 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兰州市坚持把全民普法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做,强化顶层设计,突出重点推进,全面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五大工程”。一是实施“头雁工程”,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制定印发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摆在首位。健全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有效落实常务会议“一月一法”学法制度、网上学法考试、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举办法治建设专题培训班、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等制度措施,构建了“学法、讲法、考法、述法、用法”五位一体“闭合链”,多触角激发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内生动力。二是实施“中坚工程”,推动行政执法人员规范执法。积极响应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要求,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市县两级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综合业务培训、综合法律知识线上培训、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及行政执法案卷制作规范培训、优劣质案卷评比、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发布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提升基层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和水平。2024年度,全市13121名执法人员参加了线上线下培训,培训时长总计39.36万课时。三是实施“护苗工程”,推动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紧盯“六一”儿童节、民法典宣传月等关键节点,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广泛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把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作为强化青少年法治宣传的靶向发力点,注重法治副校长能力培养,强化法治副校长作用发挥,全市法治副校长年度接受法治培训1轮次以上,各中小学开展“法治第一课”2场次以上。注重法治法治实践养成,常态化开展“走进+”系列法治教育活动,带领青少年走进政法机关、法律服务机构、法治教育基地,沉浸式体验法治活动,零距离感受司法权威。注重法治品牌打造。团市委和市司法局联合打造“法润黄河少年”线上广播节目24期;市检察院系统打造“‘未兰’守护”青少年法治教育品牌;兰州市公安局教育局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系列直播课程”,以“硬”举措当好青少年成长守护人。四是实施“齐飞工程”,推动企业管理人员合规经营。积极落实企事业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组织开展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培训和普法活动300余场次。成立“法治惠企”专家志愿服务团队,围绕政策宣讲解读、法律服务护航、法治环境保障、风险防范化解等四个方面对全市700余家中小企业和9大园区开展“法治惠企”系列服务活动,“一企一策”精准对接,精准发力“订单式”服务,推动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安全有序生产经营。建立律师事务所与工商联所属商会“万所联万会”合作机制,组织动员律所与市、县两级工商联所属商会加强联系沟通,形成法治服务民营经济工作合力。开展新兴领域“党建+”专项行动,加强快递、外卖、出租车等行业和社会组织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法治意识,共建平安和谐社会。五是实施“赋能工程”,推动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依法治理。广泛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基层行”等主题活动,以“法律进村(社区)”为载体,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法律明白人”等基层队伍法治培训720余场次,夯实基层法治建设人才基石。加强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全市1180个村(社区)“两委”班子率先学习拿证、率先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基层群众懂法治的“大管家”。推动实施“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通过村居法律顾问与“法律明白人”结对培养,有效提升“法律明白人”法治素养和依法解决问题能力。 做好“三篇文章” 不断繁荣法治文化基因 2024年上半年,全市法治教育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工作、建设美丽兰州这个关键点,聚力建设实体阵地多方呈现、移动阵地多枝点缀、新媒体阵地多点开花,红色法治文化、非遗法治文化多方挖掘的兰州黄河法治文化带。一是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截至目前,兰州市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互动性强的5个大型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其中,兰州市城关区法治文明实践中心、兰州市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兰州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和心理干预基地被评为“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加强与在兰高校智库合作,在甘肃政法大学建设“兰州市法治社会研究基地”,开展基层依法治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多方面合作。同时,兰州市持续推广实施法治文化“一地一品”工程,创新探索“法律外卖进万家”“法律快递进小区”“乡村普法大篷车”“法治公交线”“法治地铁线”等普法新形式,不断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市各中小学校普遍建立法治图书角、法治长廊,建成标准化“模拟法庭”10个,市县两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全覆盖。建成红色法治文化阵地1个,较大型法治文化公园11个,沿黄法治景观石带1个,法治长廊224个,法治书屋926。今年以来,兰州市加大“谢觉哉: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奠基者”红色法治文化展推广宣传力度,共接受央视采访1次,接待各类参观2万余人次。二是加强法治文化创作。持续加大法治微视频创作力度,兰州市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不间断推出“反电信诈骗”“水上安全”“校园安全”“以案说法”等主题微视频。兰州市司法局积极履行法治宣传主责主业,录制“小兰说法”微视频105部,制作行政复议主题微电影《负负得正》1部,“兰司禁毒戒毒宣传”抖音号粉丝数达3万,由戒毒干警多角色扮演制作的《什么是“蓝精灵”》在省际交流协作暨京津冀戒毒工作协同发展八省(区、市)成员单位联合开展的以“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为主题的禁毒宣传短视频征集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同时,兰州市在“法治+文创”上下功夫,制作了一批设计精良、法治元素与文化元素多方融合的法治文创作品,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推广效果。三是加强法治文化传播。广泛推行“互联网+法治宣传”,构建“云普法”法治宣传微矩阵,全市各普法责任单位、各县区司法局均建有普公众号,每日更新各类普法信息,形成了以“金城法云”普法平台为牵引,联动全市各普法网站、微信公众号的法治宣传微矩阵,实现了一条普法信息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多维度推广的宣传模式。在全国地市级微信影响力4月份排行榜中,“兰州禁毒”微信号排名第11。在兰州市2月份政务微信传播力50强中,“法治宣传”类公众号8个。 做实“三大举措” 持续深化基层依法治理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今年以来,兰州市紧紧扭住基层治理“牛鼻子”,在法治宣传更好融入基层治理上下功夫。主动将民主法治乡村建设、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培养“三项工程”融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等市委重点工作,以法治之力为乡村振兴填翼增色。一是强化示范创建,打造基层民主法治新样本。今年以来,兰州市在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上变原有表格项目式打造为功能供给式打造,更加注重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作用发挥和资源集合,就地取材创新打造哈班岔村“文旅+法治”特色示范乡村,聚合资源打造柳家营什字社区“服务+法治”特色示范社区,注重挖掘打造沈家岭村“红色+法治”特色示范乡村,截至目前,全市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2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29个,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9330人,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598户,民主与法治建设已深入基层治理发展脉络。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推动基层群众共享法治成果。常态化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助力乡村振兴,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大力提高群众法治获得感和幸福感。结合基层实际,兰州市创新打造扎根基层、贴近实际,群众身边找得着、用得上的“1+1+1+2N”(1名政法委员、1名司法所所长、1名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和网格员)基层普法队伍109支,实行“一司法所一普法驿站”模式,实现普法宣传队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构建起了服务基层群众、解决基层法治问题的“普法联盟”。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主动创安主动创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民族宗教领域、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方面专项领域普法,以法治宣传工作服务支撑新时代美丽兰州建设。三是强化平安建设,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联合市委政法委等6部门制发《关于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各自发挥作用、又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全力为警调、诉调、访调对接打牢基础。深入开展“主动创稳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行动,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利用网格化、信息化等手段,共调解矛盾纠纷7979件,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努力做到矛盾纠纷排查不懈怠、安全检查不放松、服务群众不缺位。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