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立法工作>>公共法律服务
七里河区组织召开警调对接·二〇二三年度人民调解工作总结暨推进大会

发布日期:2024-04-21 字号:[ ]

4月17日上午,七里河区组织召开警调对接·二〇二三年度人民调解工作总结暨推进大会。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建清出席并讲话,区政府副区长、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贾波主持会议,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蔺君,市公安局户政管理处处长杨衍俊,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邹涛,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魏万鸿,区公安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关春明,市局户政处、区司法局,各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相关负责同志,公安分局各派出所和驻所调解工作室负责同志,人民调解员代表共计240余人参加。


会议回顾总结了警调对接·2023年度全区人民调解工作成绩,表彰了先进集体和个人,驻公安派出所调解工作室及人民调解员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全面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对2024年警调对接·全区人民调解工作作了研究部署。

杨建清同志认为推动“警调对接”是践行“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的必然要求,是夯实主动创稳基层治理底板、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的现实需要,更是预警防范命案风险的重要举措。七里河分局以干在前,创新推广了“口袋调解书”“以案定补”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将人民调解矛盾纠纷的“柔”与治安调解的“刚”有效衔接,率先在全市打造了样板,提供了能复制、可推广的七里河经验,成绩值得肯定,做法值得学习。就进一步推进警调对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坚持源头预防、信息共享。二要坚持依法调处、规范处置。三要坚持预测预警、风险防控。四要坚持联动共治、实质化解。

会议强调,人民调解委员会派驻公安派出所人民调解工作室是深化拓展分局“三进”工作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用人民调解实际行动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了政府主导、综治统筹、派出所负责、人民调解员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格局,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特征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之路。经过一年的运行,成效明显,做实了“预防警务”,优化了社会治安可控可防路径,有效降低了民转刑案件,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2024年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部门协作,强化业务指导,强化规范制度,强化宣传引导,实实在在打造一张具有七里河特色的警调对接名片。

聚焦组织建设

提升内在驱动能力

按照《人民调解法》的基本规定,规范设立调解机构,设立程序,统一名称,并组建优秀调解队伍,统一打造调解阵地,通过机构、队伍、阵地的规范化建设,激发调解活力,提升调解队伍的内在驱动力。

聚焦融合互促

提升共建协作能力

统一标准,明晰范围、流程和应该遵循的原则,并规范制作各类人民调解文书和卷宗。通过“所所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派出所属地优势、司法所专业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时将各类纠纷隐患全量推送综治中心及相关单位,协调跟踪化解,形成纠纷合力,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

聚焦工作举措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通过专题讲座和实训演练等方式开展业务培训,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根据纠纷难易程度、社会影响大小及调解的规范化程度,采取“以案定补”。建立健全相应的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与考评。在日常工作中具有人民调解员身份的派出所民辅警随身携带口袋调解书,视情况实行公安民辅警与人民调解员身份“应情”转换,同时推行司法确认制度,人民调解达成书面协议形成卷宗案件,切实有效节约人民群众诉讼成本和社会治理的诉讼资源。

聚焦风险化解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积极培育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团队就地加入,做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心理危机干预服务、重点人群康复治疗、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等工作。在调解过程中,驻所调解工作室不仅注重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更注重普及法律常识,提高居民法治意识。持续发展“西湖蓝盾”“晏妈妈”“滨河义警”等耳熟能详、深受喜爱的基层群众组织加入调解工作室,实现由“单兵作战”向“兵团联动”转变,做精做实民情地图,精准满足居民群众的多元诉求,使基层社会治理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