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我们这一年 | 回眸2024: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助推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 | |||
| |||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专章部署,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2024年,兰州市委依法治市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以“实干破题”推动“工作破局”,以钉钉子精神统筹抓好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及司法行政领域改革各项工作。 强化制度建设 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 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兰州市委依法治市办认真履行统筹、协调、督促、检查、推动职责,充分发挥“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四个协调小组职能作用,始终牢牢把握法治领域改革的前进方向、价值取向、政策导向,不断推动法治领域改革向纵深发展。 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纲要(2023-2027年)>》和省委依法治省委印发的《甘肃省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纲要(2023-2027)年)>重要任务举措分工方案》,全力跟进制度建设,经十四届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了《兰州市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纲要(2023-2027年)>重要任务举措分工清单》,明确了深化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市机制、立法领域、法治政府建设、司法、法治社会建设、人权法治保障、涉外法治、法治保障领域改革等八大方面61个具体改革事项。 为确保法治领域改革任务顺利推进,市委依法治市办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分解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全力以赴把中央、省委重大改革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全面推动法领域各项改革任务高质效完成。 突出重点牵引 全力推进改革任务落实 改革必须统筹兼顾、紧扣重点,全力推动落实。 兰州市委依法治市办聚焦改革发展所需,紧扣改革重点工作部署,着眼全局找准工作定位,立足职能明晰方向路径。 坚持深化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市机制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党委在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推动、根本保证作用。 ——抓住“关键少数”。推动建立健全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牵头抓总、运筹谋划、督促落实的工作格局,审议修订了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工作规则和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明确组建涉外法治协调小组,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进一步健全。充分发挥述法工作对法治建设与责任落实的督促推动作用,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全链条推进机制,实现“述、考、评、督、责”协同联动。 ——抓实法治督察。制定法治督察计划,全覆盖式开展法治督察,形成“1+4+4+8”(1个领导小组、4个包抓指导组、4个实地督察组、8个工作专班)全闭环清单式法治督察与问题整改工作路线图,全面完成4个方面23个问题整改工作。充分发掘亮点、打造迎检阵地,制作“法治兰州建设”专题片,形成典型材料汇编,圆满完成中央依法治国办实地督察工作,得到充分肯定。 ——抓好法治考核。建立“2+5+N”(设置法治建设基础共性指标、法治建设工作实际2个考评项目;将考评对象分为县(区)、有行政执法权部门(单位)、无行政执法权部门(单位)、群众团体和市属国有企业单位5类;结合各县(区)、各部门(单位)和企业职能定位,设置N项法治建设工作实际具体考评指标)法治建设考评体系,完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动将法治建设情况纳入全市综合考核及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确保法治兰州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坚持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领域改革,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优化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推行“六个通办”(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证通办、一码通办、一次通办、一地通办)和政务服务“周末不打烊”,打造“我比别人办得好、我比别人办得快”的“金城店小二”服务品牌,全市426个综合窗口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169万件,同比增长12.7%,政务事项网上可办率、电子表单梳理完成率均达100%,全程网办率达99.12%,“六个通办”典型案例入选央视《2023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 ——加强无证明城市创建工作。组建“无证明城市”创建领导小组,印发《兰州市创建“无证明城市”实施方案》,全面梳理各类证明事项,两批次公布免提交清单,取消证明材料6326件,办事群众、企业减免提交证明材料12.3万余件次,并形成固定化长效机制,实现从“减证便民”到“无证利民”的升级。 ——严格法制审核程序。制定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办法和档案管理办法,推动决策程序规范化。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向市政府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109份,参加市政府常务会议、重大事项研究会议、专题会议、重大项目谈判会议共计81次。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扎实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在市场监管、人社、发改、公安、交通、卫健等部门开展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有序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成覆盖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梳理公布行政裁量权基准3066项、“两轻一免”(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清单2635项,公示行政执法信息6.2万条。 ——坚持深入推进司法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权责统一、公正高效的执法司法权力运行体制机制。 ——构建“大执行”工作体系。不断完善“立审执”“大执行”格局,深化案件繁简分流改革,案件执行完毕率、到位率、审限内结案率同比分别得到提升。推行类案和新类型案件强制检索制度,建强“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在线诉讼”“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兰检微共治”等线上服务载体,全力打造“智慧政法”升级版。 ——高效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深入开展主动创稳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行动,各级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8698件,调解成功率99%以上。成立兰州市人民政府行政争议多元化解中心,推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机制创新,法定期限结案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均达到100%。 ——创新建立“交警+治安警”“交所合一”等巡防新模式。建成全省首个“枫桥式”智慧警务站,率先实现市县两级“智慧矫正中心”全覆盖。开展社区矫正质量提升行动,连续14年未发生重大恶性案件和负面舆情事件,近三年无重新违法犯罪情况。开展安置帮教人员大摸排大起底行动,全年未发生刑满释放人员群体性事件或故意犯罪致人死亡事件。 坚持问题导向 持续激发改革内生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越重,越离不开地方探索实践。 兰州市委依法治市办因地制宜、主动作为,结合实际开展创新,从最紧迫的事项抓起,从最紧迫的问题改起,以点带面推动改革任务全面落实。 ——持续创新和改进普法理念及方式。完善普法工作机制,目前已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通报、案例发布、履职评议、督责问效四项制度。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创新建立“1+1+1+2N”(1名政法委员、1名司法所所长、1名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和网格员)基层普法队伍109支,各县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实现全覆盖,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3200余场次。 ——健全执法司法救济保护机制。严格落实“醉驾”执法司法标准,深化“醉驾”综合治理。完善律师会见、阅卷、调取证据、辩护等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巩固刑事案件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成果,为值班律师充分发挥实质性法律帮助作用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司法救助工作,完善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积极稳妥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健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工作协调长效机制。 ——积极推动涉外法治建设。在律师协会成立“一带一路”涉外法律专业委员会,与西北其他省(区)省会(首府)城市签订《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合作框架协议》,共享涉外法律服务交流平台资源。我市4名律师入选司法部涉外法治人才库。公证行业与市政府外事办合作开展为群众“一站式”代办认证业务,2024年办理涉外公证事项7561件。加快“一带一路”兰州国际仲裁院建设,组建270名涉外仲裁员队伍,年内办理涉外仲裁案件2件。 心之所向,行必能至。兰州市委依法治市办将紧紧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站好位、履好职、尽好责,汇聚改革合力,以改革实际推进兰州高质量发展。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