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行政动态
喜讯!兰州市司法局党建工作案例荣获2022年度市直机关“共驻共建”十佳案例第一名

发布日期:2023-02-03 字号:[ ]

2022年,兰州市司法局党建工作案例——《凝聚“他”和“她”的力量 绘就基层治理共驻共建“同心圆”》,荣获2022年度市直机关“共驻共建”十佳案例第一名,现将获奖案例予以转载。


凝聚“他”和“她”的力量

绘就基层治理共驻共建“同心圆”

——兰州市司法局直属机关党组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共驻共建之路


一、背景介绍

社区治理工作涵盖面广、内容繁多,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切身利益。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兰州市总结积累干部下沉社区经验做法,将“战时”助力社区及时调整为“平时”联系社区、服务群众,建立机关干部 “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常态化驻守新机制,深入开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千家入万户、做实做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推动基层治理向小区延伸等8项重点任务,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市司法局直属机关党组织接东风、顺时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共驻共建之路,助力构建“党工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社区化共治、邻里式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动员广大党员“吹响冲锋号”“拉动红色链”“树牢家园情”,凝聚“他”或“她”的“些许微小”力量,集合疫情防控战斗队、注入法律服务新动能、焕发绿色环保新活力,绘就基层治理共驻共建“同心圆”,为实现基层组织增活力、党员干部受教育、居民群众得实惠、社会治理上水平的常态化驻守社区工作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做法

(一) “吹响冲锋号”集合疫情防控战斗队

兰州突发疫情至今,市司法局直属机关党组织全面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遵照市委“应下尽下、就近就便”的要求闻令而动,迅速向居住地社区报到,化身防疫政策“宣传员”、抗击疫情“战斗员”、民生保障“服务员”、复工复产“示范员”,执行“一扫三查”制度,“面对面”“点对点”“手把手”推广引领“小兰帮办”发挥服务群众作用,累积开展“驻守社区、战疫有我”行动4000人次3万余小时,极大缓解了社区联防联控人力紧缺压力,在疫情防控的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工作组、工作队和红色小分队,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建立两级临时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将驻守干部紧紧凝聚起来,形成紧密团结的整体和合力,协同联动做好驻守工作,真正使党旗在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二)“拉动红色链”注入法律服务新动能

市司法局直属机关党组织牢牢把握机关干部“沉”下去,基层治理“活”起来的理念,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和资源优势,引导广大驻守干部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商量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托“法律外卖进万家”“法律快递进小区”等载体开展宣传教育,发放疫情防控宣传折页4万份,向广大群众送去一问一答、文字和漫画相结合的《小兰送法进村、社区,解决百姓最关心的100个法律问题》法律“暖心剂”,从物业、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突发事件应急等9个板块方面解答了群众最关心、最常见的100个法律问题。在第10个“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日”联合甘肃骏睿律师事务所、五泉街道闵家桥社区及驻守社区临时党支部在五泉公园广场开展弘扬法治精神、提升法治素养“法治宣传教育进社区”活动。在第35个“国际禁毒日”,联合兰州市司法局强制隔离戒毒所、七里河区司法局和七里河区驻守干部在兰州市法治文化公园举办“6·26”国际禁毒日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居民群众“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止纷争、守法构和谐”的浓厚氛围,有力推动法治理念家喻户晓,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基层蔚然成风。   

(三)“树牢家园情”焕发绿色环保新活力

市司法局直属机关党组织大力弘扬“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紧紧围绕全市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三年行动要求,坚持“党建+”模式,党建引领时代文明新风尚,发挥党员干部在垃圾分类中的模范带头、示范引领效应,联合五泉街道闵家桥社区和驻守社区干部临时党支部在闵家桥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绿色环保入人心“垃圾分类、环保文明、绿色发展”主题党日活动,协助社区开展清扫垃圾、捡拾垃圾、清理牛皮癣、擦洗垃圾箱、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面对面向群众宣讲垃圾分类知识等体验行动,努力提升垃圾分类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营造人人皆知、广泛参与的环保氛围,帮助社区逐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各尽其责的垃圾分类强大合力,为助力“精致兰州”、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做出了积极努力。

三、初步成效

(一)在下沉中亮明身份。驻守干部通过就近下沉社区,就地“转岗”志愿者,亮身份、显担当、见作为,与社区居民“面对面”接触,“心贴心”交流,切实做到“身入”基层、“心入”群众,取得了为群众办实事、在群众中受教育、在实践中增本领的实效。

(二)在下沉中认领心愿。驻守干部通过就近下沉社区,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结合本职工作和自身优势特长认领具体事项和“微心愿”,开展“我的社区我的家”系列活动,解决了不少基层群众的燃眉之急,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

(三)在下沉中带动群众。驻守干部通过就近下沉社区,冲在前、干在先,真正“沉”到群众心里,切实“沉”出工作战斗力,有效带动辖区更多的群众广泛汇入社区建设的队伍,发挥合作共治、激活造血功能,为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充实了群众力量,为实现党群联动、政社联动、居民互动的良好格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经验启示

(一)常态化服务,党群更密切。在居住地开展常驻式“共驻共建”,为机关党组织和党员架起了一条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驻守干部“团体作战”和“单兵作战”同向发力,就近就便深入社区、走进群众,力所能及地协助社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努力把街道社区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

(二)精准化服务,群众更满意。在居住地开展常驻式“共驻共建”,有效促进机关与社区党组织精准结对,为进一步厘清社会治理堵点、百姓生活难点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驻守干部为社区出实招、办实事,开展法律服务、法治宣传、困难群众帮扶、孤寡独居关注、医疗救助等活动,很好地满足了社区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

(三)专业化服务,成效更明显。通过在居住地开展常驻式“共驻共建”,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专业特长,打破地域、部门壁垒,重心资源齐下沉,为社区力所能及的提供政策、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了社区人力不足、资源短缺等问题,同时也充实壮大了社区工作力量,补齐了基层治理弱项短板,逐步形成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